杈叉キ闋 |
農業是以土地資源為生產對象的部門,屬于第一產業,在中國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定義,農業指種植業,即莊稼種植,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的生產活動。
2009-2018年中國農業產業數據分析
為了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中國近年來進一步加大了農業的發展力度,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的農業經濟體的地位。數據顯示,中國農業總產值在近10年不斷攀升,2018年達到65815.73億元,年均增長率8.3%。
艾媒咨詢分析師研究發現,中國近幾年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因此GDP中二三產業比重不斷增加,農業占比不斷下滑,在2018年降至6.7%,這是進一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2020年新冠疫期中國農業經濟變化分析
2019年12月,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了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迅速開始在全國范圍甚至世界范圍擴散傳播。截至2020年2月24日,全國已有超過7萬的確診病例。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此次疫情列入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其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不確定性引發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焦慮和擔憂。
新冠疫情對農業經濟造成的影響是全面的。影響最大的是農業產業鏈中的運輸環節。受疫情影響,各地實施的嚴格交通封鎖,致使農產品運銷受阻,出現滯銷以及價格下跌問題,其中以當季果蔬等產品最為突出。在需求側,消費者的恐慌心理致使農產品需求端出現短期內緊平衡和局部結構性短缺的問題。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出口渠道被封,這將從出口需求側影響農業經濟的運行。
2020年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問題總結
1、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
當前農村網絡與物流體系建設仍未完善。一方面,農業用網需求尚未得到滿足,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能力和設施使用效率較低;另一方面,農村快遞物流還未鋪設完全,生鮮冷鏈運輸體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電商的發展。
2、農業種植效率低、標準程度低
中國目前蔬菜、棉花種植大多來自于小戶農民和規模較小的企業,規;潭鹊,對于各種農業技術的運用較少,使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滯后,農業產業標準難以制定實施。
3、農業生產信息不對稱
目前農村互聯網普及程度仍未完全,農民種植不能完全依賴于市場需求,產銷對接容易出現問題。
4、農業生產受季節性氣候、蟲害影響大
目前的農業種植智慧化程度仍較低,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程度不足。
2020年中國農業產業發展趨勢分析(一)
2020年中國農業產業發展趨勢分析(二)
以上部分數據、內容來自艾媒研究院發布的報告《艾媒報告|2020-2021年中國后“疫”時代農業產業發展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 |||||
|
|||||
|
杈叉キ闋更多 |